機遇與挑戰:
- 運營商的移動支付試點已滲透多個領域
- 2012年運營商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將占據主導
- 中國電信發展移動支付的三條路
市場數據:
- 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有望達到2.2億戶
- 2013年移動支付用戶有望突破200億元
隨著近日打出一連串“組合拳”,高層的意圖已充分彰顯:希望建立嚴格準入和監管制度,整頓魚龍混雜的第三方支付行業,扶持優秀企業迅速成長。這一次,運營商能抓住機會么?
2011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放第三批支付牌照。央行公布的信息顯示,包括中國移動旗下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旗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旗下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61家企業獲得了非金融支付業務許可證。
此前,亦有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部委涉及第三方支付的政策出臺。諸多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釋放的政策信號對三大運營商是重大利好,2012年將是其集體發力之年。
圈定業務范圍
三大運營商在支付領域早已布局多年:先期在部分省市小規模試點,后以世博會、大運會為契機大規模推廣。在我國的多個城市,運營商的移動支付試點已經逐步滲透到公用事業繳費等多個領域。
今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陸續成立獨立支付公司,為加入第三方支付正規軍做好準備。
此前,人民銀行曾分別于2011年5月和8月兩次發放27張和13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三大運營商均與之擦肩而過。而這一愿望在2011年歲末終于實現。
根據央行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第三方牌照業務范圍為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中國移動為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有效期均為5年。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運營事業部支付產品經理王輝認為,運營商獲得的牌照業務范圍比較少。主要是監管方希望運營商能專心做與自己業務相關的支付,而不是做廣做大鋪攤子。
某行業專家也表示,不發互聯網支付牌照,表示監管方不希望運營商直接與第三方網絡公司競爭。
不過,天翼電子商務公司內部人士也提出自己的質疑。“按照我們的理解,移動電話支付無法繞開互聯網,央行在這些概念上并沒有厘清。”該人士表示,央行的實際目的是希望各家專注自己的領域,“運營商的優勢在移動支付。”
天平倒向電信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代曉慧認為,電信運營商巨大的用戶規模、新興的終端載體、無處不在的網絡、安全個性化的服務是發展移動支付的基礎和優勢。
而來自政府層面包括技術標準、監管、財稅的一系列政策利好,預示著2012年運營商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將逐漸占據主導。
據代曉慧介紹,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啟動移動支付標準及技術規范制定工作。移動支付主推SIM卡和NFC全終端方案。在頻率選擇上,雖然銀聯主導的13.56MHz的標準應用更加成熟,但2.4GHz標準是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因此在設備標準中,兩種頻率的技術都有涉及。
[page]
這是在13.56M標準幾乎達成行業共識后,官方人士再次肯定中國移動的2.4G標準。代曉慧同時表示,銀聯的SD卡方案經反復研究沒有寫入手機支付標準。
在2011年11月16日舉行的亞洲移動通信大會上,GSM協會宣布,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內的45家全球移動運營商已經承諾支持和執行基于SIM卡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FC)解決方案和服務。
“在此輪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博弈中,銀聯系已經處于下風。”中國銀聯內部人士如此評價。“加上三大電信運營商順利拿到牌照,天平已經倒向電信系。”
如果說巨頭間感受到的是一觸即發的支付大戰,那么于1月5日發布《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則徹底把眾多投機者、“裸奔者”清理出局。
《辦法》要求支付賬戶的開立實行實名制。支付機構對客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負責。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支付賬戶。央行稱出臺此管理辦法目的是為規范和促進互聯網支付業務發展,防范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雖然央行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不直接指向移動支付,但監管層釋放的信號很明顯,就是要嚴管支付市場,國字號的運營商顯然會從中獲益。”聯通沃易付公司相關人士判斷,受制于政策因素,2012年會掀起第三方支付并購潮,“市場將加速洗牌。”
天翼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高宏亮認為,支付行業處于金融業最微利環節,對企業內部財稅等能力要求高。因此加大資本兼并是保證生存、降低風險的重要途徑。
近日,財政部首次對外闡釋了2012年我國完整結構性減稅的路線圖。快錢公司作為首批準獲優惠政策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入列上海市“2012年增值稅改革第一批試點企業”名單。快錢是央行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獲得者,獲批業務類型涵蓋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對現金流充裕的運營商而言,能否獲稅收優惠已不重要。”中移電子商務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重要的是持續經營、擴大規模,最終贏得市場。
統一平臺是關鍵
政策的利好并不等于市場的勝利。盤踞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上的“奪食者”,除了本土巨頭支付寶、銀聯、快錢外,還有虎視眈眈的谷歌和蘋果。
“有競爭對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立足點是什么。”天翼電子商務公司相關人士直言,他們并不懼憚外資巨頭。
高宏亮的觀點相當具有代表性:支付企業要做大,要依托自身集團電子商務化資源背景,團結服務更多商戶商品。他以支付寶和淘寶的關系為例強調“沒有商戶就沒有發言權”。
在高宏亮看來,中國電信要發展移動支付,需打通三條路:一是將電信媒介理順發展成支付媒介;二是與產業鏈廣泛合作,包括銀行和其他合作伙伴;第三是盡可能多地聯合商戶資源。
中國聯通沃易付公司總經理戴任飛進一步建議,三大運營商之間首先需要合作。各種支付的平臺資源要共享。“在技術業務標準、商業規則等全行業統一之前,運營商應早走一步。”
中移電子商務公司相關人士也認為,三大運營商應盡快統一標準、互相兼容近場支付工具并互通支付賬戶和平臺。
來自易觀智庫的《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1》顯示,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有望達到2.2億戶,市場收入規模將增長78.8%,達到52.4億元。2013年則有望突破200億元,達到235.1億元。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電信運營商能從中分得幾許?獲得牌照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