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交通是緩堵的重要方方式
- ETC被列為節能減排推廣項目
- 北京高速已建1038條人工刷卡車道
- 365條ETC不停車收費車道
這里有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和動態交通引導,這里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樞紐和規劃合理的城市智能交通網絡,這里用的是太陽能節能燈設備和高速公路低路基……在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國際博覽會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示范展區,記者看到,一個智能環保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示范沙盤呈現在觀眾面前。此次展出的模型以北京交通運輸發展為基礎,匯集了交通運輸行業實施的部分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案例,通過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積極推進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目前,北京的交通形勢面臨著嚴峻考驗,北京市正在通過多種交通治理方法最大限度地緩解交通壓力,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北京開發利用智能化手段以提高城市道路路網的使用效率,其中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和推廣使用發揮了積極作用。眼下北京已經構建了網站、手機、熱線、廣播電視、路側情報板、動態導航儀等六種發布方式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展區工作人員王剛向記者介紹說,“動態交通引導可以有效減緩擁堵,起到疏導交通,降低車輛燃油消耗和城市耗能等作用,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利用實時采集的浮動車(出租車/公交車)位置及速度信息,計算并發布實時路況擁堵信息,為市民提供交通從出行計劃到實現的一站式服務,減少無序出行的能耗浪費。”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實現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城市實施快速的公交系統,一輛BRT車一天的運量,相當于1000輛小汽車出行。
全國大中城市使用大容量公交客車,按30萬輛計,年行駛里程10萬公里,年減少油耗120億升,城市道路上減少10萬臺車,尾氣排放減少20萬臺份,節約鋼材等資源210萬噸。
北京市道路長達7000多公里,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區區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公交”。軌道交通線路9條,運營長度由11公里增加到228公里。而市區80余條道路上劃出公交專用道128公里,延長了部分重點路段公交專用道高峰時段的起止時間,使地面公交車輛平均運營速度提高了近10%。到2015年,首都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45%,高峰時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擔比例達50%以上,軌道交通承擔公共交通總客運量力爭達50%左右。2010年,首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300公里,2012年達420公里,2015年達561公里,形成“三環、四橫、五縱、八放射”的網絡體系。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重點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監管、軌道交通應急保障、城市客運管理智能化等關鍵技術的研究,以科技創新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做好支撐,實現城市交通的節能減排。
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由于顯著減少汽車碳氫化合物排放,減少收費站占地面積,已被列為交通運輸部節能減排推廣項目。目前,全國共建設電子不停車收費車道1300余條,用戶近百萬人。測試結果表明:每條ETC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4條以上人工收費車道,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省了收費站擴建費用,平均服務成本相應降低20%;單車使用ETC方式相對于人工收費方式可以減少油耗0.03升。
據了解,北京市高速公路已建成1038條人工刷卡車道和365條ETC不停車收費車道,其中,首發路網已建成900條人工刷卡車道和331條ETC不停車收費車道,基本覆蓋了首發路網的131個收費站。截至2010年11月10日,累計發行電子標簽33萬個,高速公路ETC通行量約占總通行量的16%。
此外,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交通運輸部實施的高速公路低路基建設技術、溫拌瀝青混合料筑路應用、廢舊輪胎筑路技術應用等可以顯著減少土地占用面積,節能減排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