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送電改變傳統模式
- 清潔電能是發展新能源出口
- 小水電光電威力將顯現
- 金屬動力電源市場銷售額達1000億元
“目前我國各類電動車輛和其他領域的動力需求對金屬動力系統的總需求量超過5000萬千瓦時/年”,按照2000元/千瓦時計算,市場銷售額達1000億元。將與之配套的原材料和電動車產業發展考慮進去,將形成數千億元的產業鏈。”唐有根表示。相較于F3DM電動汽車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金屬燃料電池將更有市場前景。
中國至德集團有限公司余董事長表示:“云南得天獨厚的水、風、太陽能資源讓金屬能源汽車項目有了最低生產成本的支撐。”值得關注的是,金屬燃料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汽車制造中,將云南取之不盡的電力資源有效儲備起來,這將會改變傳統電力傳輸、消費的固有模式。
儲存能量 固體送電改變傳統模式
“近年來,很多省市都有大力開發風能、光能等的計劃,但是這些發展一定要和國家的電網建設相適應,才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浪費。而目前大電網中,也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余董事長談到,電能不能儲存是造成資源浪費的原因。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儲存電能的方式只有蓄儲能電站,就是利用發出后多余的電,將下一級的水抽至上一級,這樣來儲存能量,其他電廠都是根據用電的多少來決定發電的。換句話說,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儲存。
當電能能夠長期高效儲存起來,并能任意移動使用后,資源浪費的問題才能根本解決。“將怒江等地的小水電電能、石林的光能等儲存進金屬燃料電池,即使推出國家電網擬全面實施對風電上網嚴格準入后,也能發揮其最大功效。”他表示。也許不久的將來,可以改變送電用高壓電網的傳統方式,電能可以借由傳統物流方式運輸到各地。
清潔電能 才是發展新能源出口
“電的來源也要清潔,煤電是變相污染。”這是記者采訪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高級經濟師賈新光時,他對發展新能源車的另一個看法。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09年在中國總的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只占整個能源消耗的8.3%,其余的 91.7%都還是化石能源。在電的構成中,70%以上都是煤電。業內人士認為,擴張煤電以支持新能源開發就是將排氣管轉移到電廠的煙囪里面而已。各大汽車廠商均認為,水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才能避免出現“拆東墻、補西墻”的困局。
隨用隨取 我省小水電光電威力將顯現
中國小水電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理論蘊藏量有15億千瓦,可開發的資源為7000萬千瓦。到1987年底,已開發15.8%,潛力很大,云南小水電資源也不容小覷。云南省水利廳政府網站的《云南水利概況》介紹,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條,水資源總量2222億立方米,排全國第三位。
小水電資源的特點是主要分布在遠離大電網的山區,長期以來,許多遠離大電網的小水電,僅能改善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解決農副產品加工等的用電需要。小水電電能可儲備后,散落在云南各地的電能就有望走出大山,實現大水電一般的經濟效益。
安全性強 外調電能也可采用固體方式
有媒體報道,曾經服役于北京奧運的60輛新能源車,因為其電池質量還不過關,目前已經不能正常運作。電池安全性及穩定性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瓶頸之一,也是“固體送電”最大的難關。
有專家表示,我國已經掌握了尖端的鋰離子電池技術,但是在實用中還存在很多缺陷。鋰離子電池壽命是一方面,安全性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唐有根告訴記者,部分電池產品在自身性能上就存在缺陷,使用中可能會自燃、爆炸。所以,在制造電動汽車用的大型電池時,難度就更大了。大型鋰離子電池對制造工藝的要求更高,比如影響電池安全因素的電池隔膜,在電池電流過大、溫度過高時會起到保護的作用,如果隔膜設計和制造中出現問題,就會影響電池的正常運作。
據介紹,金屬動力系統具有不燃爆的特點,非常適宜作為城市電動車的動力電源使用。
優勢明顯 項目最終落定昆明
金屬動力汽車這個項目的技術支撐來自湖南,而從汽車制造的軟硬件條件來看,湖南汽車制造業明顯優于云南。我省車企一直以來都在參與汽車制造以及零部件生產,但在全國大環境下看,可謂微不足道。為何項目沒有選擇與湖南車企合作?余董事長回應,在項目初期階段,確有不少湖南車企有意與中南大學合作,但在多方考慮后,公司認為項目落子昆明是最為合適的。
據介紹,與湖南相比,我省從金屬電池的原料取得以及電能取得等多方面都有明顯優勢。而美的工業園已有的廠區可以節省車企初期投入。
記者了解到,金屬動力新能源車樣車已經下線,量產也已經進入時間表。從整車制造到電池生產都將在省內完成。至德集團也已在怒江購買了小水電站,低成本完成電池還原工作。
“1公斤鋁可以儲存電12°,在怒江小水電生產的電,1°電成本也就0.05元。再將怒江電運至昆明,以1000公里計算,1公斤鋁的運費為0.3元,核算下來,比目前電價還低,項目可行性強。”怒江某小水電站負責人表示。
政策速遞
政府千億元投入新能源汽車 規劃或年內出臺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人士向媒體透露,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已經出爐,等待最終定稿并上報國務院批準。在這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中,純電動車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而政府計劃投入1000億元左右換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世界第一的計劃,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關鍵在于電池的發展,《規劃》重點提及,中汽協透露,未來將力爭形成若干家產銷規模超過百億瓦時,具有電池關鍵材料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分別形成若干家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等關鍵材料骨干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在此政策支持背景下,我省發展金屬動力汽車可謂占盡天時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