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自主企業與國際汽車電子技術差距拉大
- 汽車電子行業區域集中化加強
- 進軍汽車電子是家電企業的新機遇
- 汽車電子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 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比例提高
- 汽車電子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
- 新能源車促進汽車電子行業發展
- 農村市場值得汽車電子企業重視
市場數據
- 近幾年來,汽車電子行業都是以20%~30%的速度增長
- 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比例不斷攀升,中高檔轎車達30%
- 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達到100萬輛
付于武:自主企業與國際汽車電子技術差距拉大
汽車電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汽車影音娛樂系統、GPS等為主的車載電子裝置,另一部分是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電子燃油噴射系統、ABS等。相比之下,后者的技術更復雜、更高端、更關鍵。
目前國內汽車電子企業主要涉及車載電子領域,并且廠商的水平參差不齊,大型企業寥寥無幾。在汽車電子控制領域,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壟斷了很多電子產品的核心技術。我國明顯處于劣勢地位,特別在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等產品的電子控制方面,國內企業相對比較落后。
點評:目前,國內的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具有高端技術的汽車零部件產品,規模大、產量高。國內生產這類產品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規模不大,經濟效益一般,難以同外資和合資企業競爭。《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藍皮書2008》分析指出,在汽車電子領域,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點評人:付于武)
董學耕:汽車電子行業區域集中化加強
我國對行業集中化發展非常支持,《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提出:鼓勵汽車企業集團化發展,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在市場競爭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企業間的戰略重組,實現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汽車工業基地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國內已初步形成長三角產業集群、珠三角產業集群、京津環渤海產業集群和東北產業集群四大汽車制造集群,集群內配套的汽車電子產業的聚集效應也開始顯現。相關數據顯示,目前50%以上的汽車電子企業都在集群內。汽車電子產業分布在汽車工業基地的周圍,這樣既可以加強企業間合作,又可以節約產品的運輸成本,是行業走向成熟的表現。
點評:這種集群現象是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的必然結果。市場集中度越高,市場結構越完善。汽車電子行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特點。汽車電子行業集中度提高是日后發展的必然趨勢。(點評人:董學耕)
[page]
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
這幾年來,中國品牌家電企業紛紛進軍汽車電子行業,創維、新科、TCL、長虹等集團都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汽車電子行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是吸引家電企業的主要原因,也為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中國家電企業拓展了新的領域、提供了新的機遇。在提高汽車電子技術核心競爭力方面,家電企業具有潛在的優勢。中國家電企業憑借良好的研發隊伍和精湛的研發能力,有利于縮小中國汽車電子技術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因此,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行業不但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適應了汽車電子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點評:我國的汽車電子業屬朝陽產業,利潤豐厚,而家電業屬于成熟產業,利潤增長不大。家電業進入汽車電子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只要適應汽車的使用環境重新研發產品,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如果家電企業能在汽車電子的核心技術上多下功夫,就會在汽車電子領域掌握更多話語權。(點評人:閆建來)
龔進峰:汽車電子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技術標準是汽車電子行業發展的助推器,汽車電子行業沒有標準就無法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在汽車電子標準化方面,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和支持。這些年來,國外的汽車電子標準的數量迅速增加。相比之下,我國汽車電子標準化工作與電子技術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水平已明顯滯后。目前,我國制定或轉化的標準屈指可數,遠遠不能滿足汽車電子行業發展的要求。據了解,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的汽車電子標準化工作組正在積極推進汽車電子標準化的制定工作。
點評:在現階段要促進我國汽車電子的發展,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與汽車電子相關的標準法規必須盡快提上日程。此外,汽車電子標準應注重與國際汽車廠商接軌,爭取滿足多家汽車廠商的要求。(點評人:龔進峰)
袁大宏: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比例提高
近幾年來,汽車電子行業都是以20%~30%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隨著電子智能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上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紛紛將汽車電子智能技術用于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產品所占比重越來越高。據統計,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的比例已由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5%,并且中高檔轎車已占30%以上。有關的市場調查報告分析,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長,預計一些高檔汽車中電子產品的價值含量很快將達50%。市場飛速發展,為汽車電子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點評:汽車是電子技術發展與應用的重要領域。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比例的迅速提升是個必然趨勢,這為汽車電子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已把主攻方向轉到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國內企業要進一步認清汽車電子產品的巨大潛力,提高技術創新力。(點評人:袁大宏)
[page]
汽車電子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應用先進技術改造現有道路運輸系統和管理系統,日本、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均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員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發展智能交通對我國交通運輸業意義深遠:一方面可以緩解交通擁擠的狀況,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暢通性。另一方面可以縮短物流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2008年11月起,各地紛紛啟動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的建設工作,以上海地區為例,它將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開辟100條安裝不停車收費系統的ETC專用車道。全國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展開,智能交通產品將成為汽車電子企業利潤的新增長點。
點評:智能交通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實現安全駕駛和創造良好交通環境。中國發展智能交通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國可以大膽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應用相應的智能交通產品,解決我國交通事故發生率高、交通擁擠等問題。國內的汽車電子行業已經采取行動,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點評人:袁大宏)
新能源車促進汽車電子行業發展
為了降低燃料消耗,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各國汽車企業紛紛加快新能源車的開發和普及速度,其中“電”車備受青睞。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各方努力,爭取到2012年,實現國內新增車輛的10%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2008年汽車產量約為960萬輛,2012年汽車產量會遠遠超過1000萬輛,這意味著2012年新能源車的產量將達到100萬輛以上。這對于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多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的自主品牌企業是個機遇,對于國內的汽車電子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商機。有消息稱:2010年,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繼電器需求量則會達到2.5億只~3億只。
點評: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能源緊缺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下,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將得到快速發展。國內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已進入示范運營階段,部分車型已經實現產業化。這為我國汽車電子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機遇。(點評人:閆建來)
農村市場值得汽車電子企業重視
國外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大多與各大整車廠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產業鏈,比如,德爾福與通用、偉世通與福特、博世與大眾、電裝與豐田。目前,國內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幾乎完全被合資企業或外商獨資企業所占領。據了解,國內合資汽車企業使用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基本由外方提供,甚至自主品牌整車中的高端產品也基本都采用跨國汽車電子公司的產品。因此,國內自主開發的汽車電子產品很難進入整車廠的配套體系。我國的農村市場是國外企業不太關注的領域,進入農村市場使用的農機車輛和微型車輛的配套體系是國內汽車電子企業的希望,是國內汽車電子企業嶄露頭角的新天地。
點評:國內自主開發的汽車電子產品(特別是電子控制系統)為合資汽車企業配套難度很大,為國內的自主品牌轎車配套率也不高。跨國零部件供應商不屑關注的農村市場,是我國汽車電子企業成長的沃土。(點評人:董學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