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2011年彩電廠掀起與內容運營商合作浪潮
- 智能電視有望激活應用市場
市場數據:
- 2012年智能電視在中國的滲透率或將超50%
以前彩電廠家把電視機賣出去,生意就做完了。現在電視機到用戶手里,生意才開始。因為彩電已不僅是一個內容播放終端,它還是一個服務終端。彩電廠今后不但賣機器,還賣內容、賣服務。
松散聯盟
因此,彩電廠與內容運營商合作已經蔚然成風。創維與南方傳媒、百視通、華數展開了合作;康佳與百視通形成戰略聯盟;海信攜手中國網絡電視、百視通、華數;TCL、長虹通過兩者的合資公司歡網,與華數緊密合作。
幾年以前,彩電廠自己涉足內容。像創維2006年就開設了酷開網,購買片源放到網上,用戶用U盤下載后插到電視上播放;互聯網電視出現后,甚至可以直接登錄網站下載觀看。
2009年廣電總局一紙禁令,改變了游戲規則——經營互聯網音視頻內容,必須有牌照。2010年起至今,廣電總局共向CNTV、百視通、華數、南方傳媒、湖南廣電、中央廣播電臺和國際廣播電臺發出了七張牌照。
彩電廠紛紛改變策略,2011年掀起與內容運營商合作浪潮。據悉,彩電廠一般都要向內容運營商支付費用,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一年幾千萬元。
正是因為這一現狀,康佳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裴來隆表示,康佳目前主要與百視通合作,控制成本。未來兩年,隨著智能電視用戶數增加,肯定會誕生新商業模式。
2011年智能電視在中國的滲透率為40%,預計2012年將超50%。智能電視更適用互聯網規律,當用戶達到1000萬以上時就存在收費空間。康佳一年賣700萬臺電視,若從去年智能電視開賣算起,兩年后就有2000萬個智能電視用戶。裴來隆說“三五年內”向用戶收費將成為可能。
2011年康佳與百視通、中國銀聯簽約合作,讓電視具備支付功能,就是為將來新商業模式鋪路。
創維在內容合作上同樣采取開放的態度。深圳酷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葉文鑫說:“聯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前創維在電視機里沒有再推‘酷開’,而是直接推‘南方傳媒’、‘百視通’或者‘華數’,現在大家都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達到一定用戶數后,到底是向用戶收費還是在影視內容中插播廣告,兩年內估計會有結果。”
創新應用
與酷開定位于運營服務商類似,海信2008年成立的青島傳媒網絡也致力于內容整合。盡管它與CNTV、百視通、華數均有合作,但華數持有青島傳媒20%股權。
青島傳媒網絡CEO簡志敏表示,由于廣電總局規定一臺電視只能接入一個內容運營商,隨著時間推移,彩電廠會與一兩家內容運營商結為長期伙伴。
本月CES前,海信50人代表團拜訪麻省理工學院,與該校簽約,以豐富智能電視應用。
簡志敏認為,彩電后臺競爭焦點在于用戶體驗。因為帶寬、應用軟件、商業模式等都會逐步化解:隨著電信、網通對寬帶的改造,寬帶進入客廳、支持智能電視將不成問題;今年谷歌推出TV必會使安卓系統應用軟件更豐富;智能電視用戶數急劇上升會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如何針對用戶需求提供便捷服務才是最大挑戰。
這與廣州歡網科技CEO吳盛剛的觀點不謀而合。作為長虹和TCL的內容平臺運營商,歡網希望為整個行業提供內容服務。
吳盛剛認為未來彩電內容平臺有三個層次:視聽內容層面,考慮到售后服務便利,各彩電廠將與1~2家有牌照的內容運營商合作;非視聽內容層面將會百花齊放,為降低成本,歡網等中立公司會應運而生;此外,各彩電廠還會有自身個性化服務的平臺。
“非視聽內容服務主要圍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玩,是歡網致力打造的。”吳盛剛透露,歡網已有近百家合作伙伴,最近每個月新增的合作伙伴數量都是兩位數。繼長虹、TCL之后,歡網引入了“寬帶資本”作股東,并設立了“開發者沙龍”。
歡網還承擔了“中智盟”的開發任務。中智盟是由長虹、TCL和海信發起的聯盟,旨在讓多家彩電廠的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比如,在不同品牌的彩電上可一起玩“三國殺”游戲;并且創新操作系統,國產智能電視普遍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統,有所創新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從CES歸來,吳盛剛最大的感觸是國產智能電視賣得比國外同行多,但應用服務還有差距。“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提升智能電視的服務水平很緊迫。所以,在智能電視時代,中國彩電企業的競爭反而會讓步于合作。下一步,會有更多股東加入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