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晶電視強勢崛起
- 等離子電視具有更多適合3D效果顯示的技術優勢
- 今年第一季度,等離子電視零售量、零售額達到55萬臺和3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6.1%和25.2%
- 液晶電視市場一季度,液晶電視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2.5%和0.7%
- 從整體市場來分析,等離子很難突破10%的市場份額
液晶電視的強勢崛起,逐步搶占了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而3D電視的意外走紅給了等離子電視又一次的機遇。與液晶電視相比,目前等離子電視具有更多適合3D效果顯示的技術優勢,技術刷新率高、可視角度大、色彩還原能力強等。此外價格優勢也將是等離子在3D電視市場中突出的關鍵因素。3D時代的到來,讓等離子現有的技術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隨著等離子電視銷售驟增,更多企業打算重回等離子陣營。接下來的3D電視市場,不光是液晶領域不閃式和快門式之戰,眾多等離子電視企業的加入,會讓這場3D電視的競爭愈演愈烈。對于一直堅守等離子陣營的松下和長虹而言,頗有點苦盡甘來的意味。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3D的確給了等離子很好的轉機,但是等離子要發展壯大,尤其對國內企業而言,產業鏈是最大制約。
市場增速明顯 多家企業借3D重回等離子懷抱
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下滑,一度陷入退市危機的等離子電視,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等離子電視零售量、零售額達到55萬臺和3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6.1%和25.2%。液晶電視市場一季度,液晶電視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2.5%和0.7%,增長速度有所減緩。由此可見,等離子市場拓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尤其現在液晶領域不閃式和快門式斗法激烈,等離子3D憑借技術及價格優勢讓消費者在抉擇中多了一個方向。
2010年起,3D熱潮帶動下等離子電視華麗轉身,多家企業借助3D折返等離子市場。2010年4月,三星在中國市場高調推出等離子3D電視產品,且一上市就在3D產品中獲得了不錯的零售量份額,隨后等離子陣營主力軍長虹、松下也紛紛以等離子進入3D電視市場,海信在2010年末也加入到等離子3D電視的角逐中,加上最近推出新產品的TCL,等離子3D陣營中的品牌開始不斷擴大。據悉康佳也欲低調試水等離子電視產品,相信在市場反應持續良好的狀況下,會有更多的企業重拾等離子業務。但短期內長虹、松下占市場絕大份額的格局不會改變。
3D給等離子帶來新機遇 價格技術優勢凸顯
彩電從CRT向平板過渡時,相較于等離子電視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人們更傾向于選擇20英寸~30英寸之間的小尺寸液晶電視。在這個市場變化初期,等離子電視沒有順應當時市場需求,被邊緣化。現在平板電視又進入了3D、互聯網、智能方向的升級,為了滿足視覺效果,大屏幕開始受到追捧,而極具大屏幕優勢的等離子產品將重新被青睞。由于技術原理和制造工藝的不同,等離子比液晶更適合制造成大屏幕電視,而且還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以奢侈品身份出現的等離子電視如今對于消費者來說已經不再望而卻步。
與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在3D效果體現上具有更多的技術優勢,技術刷新率高、可視角度大、色彩還原能力強等。等離子電視采用的600HZ子場驅動技術,無論2D還是3D,子場頻率不變,能更好的呈現出連續而不閃爍的3D圖像效果。3D液晶電視可視角度為130度左右,而等離子3D電視上下左右的可視角度均能達到160度左右,觀看時眼鏡傾斜,畫面也不易產生色差。另外等離子技術的殘光短熒光體新技術能夠實現逼真的3D影像,這個特有的優勢將使畫面質量進一步改善。
在大屏幕3D電視的顯示上,等離子電視在技術層面具有先天優勢。
等離子短期突破難 國內企業需長遠布局
等離子陣營的堅守者長虹、松下都一致認為等離子將借助3D電視提升中國市場份額。事實上就目前市場表現,確實實現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從整體市場來分析,等離子很難突破10%的市場份額,等離子和液晶電視1:9的市場格局短時間難以改變,主要制約因素就是等離子屏的短缺。目前等離子屏全球只有4家企業在生產,松下、長虹、三星、LG。如果更多的企業想要重新參與到等離子陣營的話,那么目前的面板產能顯然不足以支撐巨大的等離子3D市場的需求。
長虹等離子發展情況與國內等離子產業的走向有著密切關系。長虹建立的我國首條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3D等離子屏幕生產線已經開始正式投產。不同于國內企業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基礎原材料仍需要依賴海外進口,長虹可以說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等離子產業鏈。在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不可能超越外資品牌的前提下,國內企業及早布局屬于自己的等離子產業鏈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家國內家電企業能做到貫穿整個液晶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