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 硅片和多晶硅硅料供應出現瓶頸問題
- 光伏發電市場的不確定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市場數據:
- 2011年光伏電池生產線將達到740條生產線
- 中國2011年全部電池產能將達到30個吉瓦
- 預測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2—15萬噸
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硅片和多晶硅硅料供應出現瓶頸問題,據最新統計預測中國在2011年光伏電池生產線將達到740條生產線(25兆瓦/條),CCEI預計中國2011年全部電池產能將達到30個吉瓦,中國組件產能將達到32.97個吉瓦,如果2012年電池產能全部釋放,中國多晶硅硅料需求將達到25—28萬噸,據預測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2—15萬噸,進口保持在5—6萬噸,目前硅料還是遠遠不夠,由于多晶硅料的生產投資大、周期長等原因,短時間內還很難滿足當前電池生產企業和組件企業的需求。
目前中國的多晶硅硅料和硅片市場很難滿足市場的供應,將會出現供需矛盾,投資電池和組件的企業兩面受困,一方面由于光伏發電市場的不確定,導致爭取市場訂單艱難;另一方面由于擴產,上游產能無法滿足下游的供應,從而在市場中購買不到硅片和硅料,很多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小的電池和組件企業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 甚至面臨無米下鍋,沒開工就停產的局面。
新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也是對現有技術和產業的挑戰,無論是光伏產業技術創新還是薄膜技術的發展, 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光伏多晶硅硅料生產企業中,未來10年將出現一批5—10萬噸級超大型的多晶硅企業,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技術上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成本優勢將進一步明顯,在光伏電池端的研究,各大電池公司也相繼推出高效電池,如晶奧的賽秀高效電池、常州天合TSM-PC14高效電池、英利的熊貓高效電池等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國際太陽能的技術研究,引進、吸收再創新提高電池效率,降低成本;面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薄膜電池技術也取得飛速發展,高效的雙節薄膜非晶/微晶電池,CIGS、CIS、CdTe等等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在進一步加大,對光伏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太陽能光伏產業競爭與傳統化石能源競爭。由于化石能源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都在尋找新的替代能源方案,歐盟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達到20%,2050年達到80%—100%計劃,中國也提出在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比例達到15%,那么在未來替代能源中起到主導能源到底是什么能源?
從目前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景,筆者認為太陽能最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的主要替代能源。
1、全世界光資源豐富,太陽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2、太陽能技術和人才層出不窮,全世界IT 技術人才轉移到太陽能技術中來,太陽能光伏產業與IT產業非常相似,太陽能級多晶硅和電子級多晶硅是一脈相傳,薄1膜技術是從液晶技術延伸出來的,因此,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升級換代非常快,光伏電池的發電效率也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同時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也將進一步提升太陽能的應用,發展空間非常大, 又不受資源約束和資源價格影響,如果有穩定的電價支持,就能長期保持固定收益,因此,太陽能發電產業作為金融產品發展將會受到保險、基金的青睞;
3、全世界氣候變化要求,由于太陽能是一次性投入,目前有數據顯示太陽能電站商業生命周期為25年,前3—5年為太陽能電站的制造成本,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低于同等規模的化石電站,因此,將為全球的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的減排做出貢獻;
4、太陽能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無論是屋頂電站、大型太陽能電站,還是在人類生活中應用都將十分普及,涉及到的動力系統都有可能與太陽能結合起來。
傳統晶硅企業與新興晶硅企業競爭。2008年金融危機前形成了以尚德、LDK、英利、晶奧、阿特斯、中電、中能為梯隊的傳統晶硅企業,目前取得了長足發展,各個企業產能都已超過吉瓦,而2008年后正在形成的新興晶硅企業如國電光伏、中電投、中節能、中建材、中化集團等一批國字頭的企業,帶著龐大的資本金進入多晶硅市場,以比亞迪、臺積電、富士康等一批IT企業加入形成新的競爭格局,由于新興晶硅企業產能正在建設中,2011年內還不會對傳統的晶硅企業形成競爭,但市場份額爭奪戰將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