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的低碳和綠色經濟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
- 可以說LED照明產業正處在市場醞釀和整合的前夜
- 隨著低碳經濟的全面推動,綠色照明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 預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20%
- 2010年,中國LED照明產業產值將超過1500億元,較2008年翻
- 計劃到2015年,東芝全球LED照明業務達到3500億日元
低碳經濟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從長遠來看,可持續的低碳和綠色經濟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這無疑為LED照明等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以綠色生態照明為核心的新興LED照明產業如今正在國內加速發展。一方面,我國政府正在加快實施助推這一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國內外企業也在加緊布局。多方合力將有助于我國LED照明產業突破障礙,邁上更高的臺階。
現狀篇
千億元產業受熱捧
4月1日,東芝集團宣告進入中國LED(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照明市場,其所屬企業東芝照明(福州)有限公司在中國市場推出亮度相當于40瓦白熾燈的5.5瓦LED燈。此前的3月17日,東芝集團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終止了普通白熾燈的生產業務。作為東芝業務發祥之一的白熾燈產品在走過了120年輝煌歷程后,退出歷史舞臺。
東芝集團全力“淘金”LED產業只是國內外照明企業的一個縮影。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照明企業都開始涉及LED照明產品,但還沒有出現一家真正的龍頭企業;國外照明企業也看到了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機遇,動作頻繁,但尚未出現稱霸一方的局面。可以說LED照明產業正處在市場醞釀和整合的前夜。
產業“蛋糕”快速做大
由于LED照明產品的節能優勢,在一系列政策護航之下,其市場需求巨大。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秘書長竇林平指出,推動LED照明產業發展的動力源自3個方面:戶外照明、顯示器和汽車照明。
在照明領域,2008年年底科技部、財政部啟動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簡稱“十城萬盞”)試點工作,計劃到2010年,在10-20個城市推廣30萬盞以上LED市政照明燈具。據竇林平介紹,LED照明應用除路燈外,戶外工程項目、大型活動等對LED照明產品也有大量需求。僅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給LED照明產業帶來了50億元的商機,上海世博會在LED照明上的投入高達10億元。此外,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項目都給LED照明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中國將進入全球LED照明市場前三強。
據了解,在打造節能環保的低碳經濟的思路下,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的“蛋糕”正快速做大。相關機構分析,2010年,中國LED照明產業產值將超過1500億元,較2008年翻倍。
政策推動綠色照明
隨著低碳經濟的全面推動,綠色照明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9年10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提出明確目標: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功能性照明達到20%左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上游芯片規模化生產企業3-5家;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擁有自主品牌、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10家左右;實現年節電40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
據悉,我國先后啟動了綠色照明工程、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在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專項、863計劃新材料領域中也分別設立了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LED照明產業鏈。
同時,我國LED照明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LED照明產業內的規模化企業數量和業績顯著提升。總體來看,我國LED照明產業發展已達到規模化水平,重點技術產品發展比較成熟,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有了顯著提升。
國外企業看好中國市場
“單看中國的民用照明,就存在一個價值約400億元的市場。”飛利浦照明(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柏翎透露了一個誘人的數據。在國外照明企業看來,中國的LED照明市場是一塊值得競逐的樂土。
“盡管停止白熾燈的生產銷售短期內會對公司的業績帶來一定影響,但我們已經開始在LED照明產品上發力。不久后,LED照明產品這一新業務會推動我們的業績更好的提升。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未來的機會很大。”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中孝明向記者表示,在全球節能的大趨勢下,2009年東芝集團增強了全球營銷體系建設力度,在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新設立了營業網點,計劃到2015年,東芝全球LED照明業務達到3500億日元,2020年達到1萬億日元。
國外照明企業的信心源于我國政府對LED照明產業的態度和LED照明產品本身強大的優勢。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行白熾燈淘汰計劃,包括LED照明在內的節能燈產品獲得強力扶持。此外,國內大型公用設施建設相繼上馬,加大了對LED照明產品的需求。
LED照明產品的節能優勢則預示了其不可撼動的未來行業龍頭地位。據業內人士介紹,1只11瓦優質節能燈在6000小時的壽命期內,比具有相同效果的60瓦白熾燈少耗電294千瓦時,節約支出160多元。
我國政府正實施“淘汰白熾燈、推廣節能燈”項目,但相關的白熾燈淘汰路線圖尚未制定完成,目前主要做法是國家發改委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向城市居民發售價格便宜的節能燈。對于國外LED照明產品而言,要想在中國市場實現規模化上量,價格成為最關鍵的因素。同時,短期內能否獲得中國政府的支持也非常關鍵。
國內企業加緊布局
“照明企業如果不涉足LED照明,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表達國內企業對LED照明的執著和偏愛。
據悉,國內照明企業如佛山照明、雪萊特、浙江晨輝、浙江陽光等一直在拓展LED照明業務。今年以來,重慶四聯集團、臺灣聯電集團等企業的動作也十分引人注目。
從重慶四聯集團獲悉,該集團計劃未來幾年在重慶打造一條國內最大的百億元規模LED產業鏈。根據總體發展規劃,2012年重慶四聯集團將進入百億元集團行列,到2015年預計產值達200億元,核心產業躋身全球自動化儀表前五強。
據了解,自2009年先后收購法國湯姆遜半導體公司、美國霍尼韋爾藍寶石業務后,重慶四聯集團目前擁有一座年產50萬片藍寶石基片的海外工廠,以及連通歐司朗、飛利浦等世界頂級照明器材制造商的市場渠道,擁有霍尼韋爾獨有的世界一流藍寶石生產與加工核心技術。
2010年年初,臺灣聯電集團在山東濟寧的綠能事業投資持續擴大,開發成立聯電濟寧科技園。據透露,在針對LED及太陽能電池等生產鏈各環節進行的投資中,冠銓光電、聯盛光電、聯相光電、寶霖科技、永盛能源等共9家臺灣聯電集團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已入駐該園區。
據悉,2009年以來,臺灣聯電集團與山東省達成了新光源新能源產業戰略合作框架,以濟寧為投資載體,設立LED和新能源高新技術項目,預計5年內建成LED外延片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基地,先期將重點放在LED基板、外延片、封裝、產品應用上,打造LED完整的產業鏈。
濟寧方面表示,未來聯電濟寧科技園將逐步建成完整的配套產業群,將成為國內大型的LED產品研發、制造、供給基地。預計這9家企業的全部項目完全投產后,聯電濟寧科技園年銷售額有望超過100億元。
創維集團也將進入照明產業。今年1月,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照明籌備組到廣東省中山市考察照明企業,欲尋找機會切入LED照明產業。籌備組首站考察了LED商業照明領域的領導企業中山市銀星雨照明有限公司。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照明籌備組負責人表示,LED照明作為新興朝陽產業,蘊涵了巨大的市場能量。創維集團經過20多年的奮斗,已從一個生產遙控器的小廠,躋身世界十大彩電品牌和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之所以進入LED照明產業,創維看重的是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拓展創維集團的產業鏈。
[page]
思考篇
創新能力不足待突破
“國內LED照明產業發展迅速,但存在的三大問題不容忽視,一是LED照明產業過熱,二是LED照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三是LED照明產品在研發和推廣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近日,在談到國內LED照明產業發展現狀時,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秘書長竇林平不無憂慮。
機遇與挑戰并存
LED照明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景觀照明、安全照明、特種照明和普通照明光源等領域,其市場潛力超過千億元。市場咨詢機構錦秋財智分析認為,我國LED照明產業正在進入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5-10年將形成500億-100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
業內人士大多看好LED照明產業的前途,認為新光源將掀起一場替代運動,并最終以半導體照明燈具全面替代傳統的熒光燈和白熾燈為此畫上句號。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僅LED路燈節能一項,每年就能為我國節省就一座三峽大壩所發的電力。由于LED照明所具有的節能、環保優勢,近年來,其全球產值年增長率都保持在20%以上,國內LED照明產業在政府的推動下也取得了強勁發展。在各級政府部門和諸多企業的努力下,我國LED照明產業已經初步形成珠三角、長三角、東南地區、北京與大連等北方地區四大區域,每個區域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此外,各路資本也積極投資LED照明產業,投資規模增長迅速,僅2009年上半年,全國各地上馬的LED項目總投資預算就已超過200億元。
LED照明被看好,是因為其具有長壽命、節能、安全、綠色環保等優點。但從目前來看,LED照明產業由于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導致其應用還存在推廣瓶頸。
竇林平認為,盡管目前國內LED產業投資和產能擴充不斷加快,LED照明生產企業超過3000家,但其中70%集中于下游的集成應用環節,缺乏上游核心技術。而且由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及標準缺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LED照明企業在諸多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提升國內LED照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之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的競爭之中,是當前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大短板成國產LED瓶頸
盡管國內LED照明產業發展形勢喜人,但在高速發展的背后,其面臨的短板也日漸凸顯。
竇林平表示,LED照明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差異很大。上游產品技術難度極高,具有高難度、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而中下游的應用進入壁壘很低,缺乏核心技術。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利潤,LED封裝約占10%-20%,LED應用約占10%-20%。從全球LED產業格局來看,美國和日本企業在技術、設備方面具有壟斷優勢,歐洲企業在應用技術領域優勢突出。而我國臺灣地區和大陸主要側重發展封裝和組裝環節,產量占據世界第一,產值位居全球第二。
竇林平認為,我國LED照明產業主要存在三大發展瓶頸:第一,在核心技術(主要是芯片制造)方面與國外巨頭差距較大,主要專利都掌握在飛利浦、通用電氣等國外巨頭手中。第二,產業整體水平較低,主要集中在利潤率低的下游封裝、組裝環節,沒有建立自己的標準和檢測體系。第三,低水平盲目投資現象嚴重,容易出現惡性競爭。
“僅僅從配套環節來看,我國LED照明企業使用的輔助材料,如硅膠、貼片銀漿、錫膏等,基本上都是進口,一些專用的測試儀器和生產工具也都依賴進口。顯然,我們在這些環節上都需要補課。”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蘇州納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秉文指出,我國LED照明產業潛力巨大,面臨的挑戰主要是人才奇缺、產品標準檢測監督嚴重滯后、市場透明度不夠、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優質資本及投資人以及國外公司到國內投資設廠加劇競爭等。
市場接受度令人堪憂
佛山市禪城區作為廣東省LED節能路燈及亮化工程試點區,已于近日完成了大部分路段的路燈轉換工作。但附近居民反映,安裝LED路燈后,道路明顯變暗,存在安全隱患。
針對這一問題,業內專家分析,目前LED照明實現白光的方法主要有3種:一是通過紅、綠、藍三基色多芯片組合合成白光;二是使用藍光LED芯片激發黃色熒光粉,由LED藍光和熒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合成白光,為改善顯色特性還可加入適量紅、綠熒光粉;三是采用紫外光LED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合成白光。長期以來,我國的城市路燈以高壓鈉燈為主,居民普遍適應了黃色的照明路燈,接受白光的LED路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深圳翰田科技公司董事長巫振樂認為,這與LED照明產業缺乏上游核心技術有很大關系。據他介紹,由于缺乏上游核心技術,再加上LED照明產業進入門檻低,很多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由于標準的缺失,目前市場上的LED照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照明效果。
竇林平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ED照明的普及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首先,目前LED照明產品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雖然LED照明產品從長遠角度來說具有節能特點,但是大多數消費者和企業用戶仍對其持觀望態度。LED照明產品現階段主要用于高檔居室辦公照明、汽車照明、政府采購等應用領域,平民化發展趨勢較慢。
其次,LED照明上下游產品主要專利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國內市場上,歐司朗、飛利浦等國外企業占據主導地位,這些國外大企業對國內企業構筑起的“專利包圍圈”,成為國內LED照明企業發展瓶頸。
雖然國內LED照明市場前景喜人,但國內企業發展依然困難重重,市民的接受程度、價格及技術因素的制約都是擋在LED照明企業面前的“高墻”。因此,LED照明在國內的推廣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力度。
業界期待國標早日出臺
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教授劉木清認為,市場競爭在所難免,目前LED照明產品需要解決的是性能和價格問題。據介紹,受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影響,盡管價格上不占優勢,但LED照明產品整體市場的擴大讓行業看到了未來產業升級的前景。
事實上,國內照明行業目前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飛利浦、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富士康等排名國內市場前十位的企業,其市場份額總量不到市場總容量的13%。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沒有國家標準,LED照明現在是各自為政。珠三角地區有2000多家企業,但真正能夠做到產品穩定、按訂單生產的企業連一半都不到。劉木清認為,如果國家標準盡早出臺,將有助于解決這個行業難題。
竇林平介紹,我國產品的國家標準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安全標準,屬強制性標準,等同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發布的國際標準;另一類是應用及性能標準,屬推薦性標準。“目前業內有一種誤解,認為LED照明產品沒有標準,其實這不太準確。前端如芯片、封裝好的管子等確實沒有標準,但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了十幾項有關LED檢測方法及模塊的標準。”竇林平表示。
此外,鑒于LED的發光特性與傳統光源不同,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燈具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今年上報了幾項LED照明產品的性能標準計劃,其中包括LED道路燈具性能標準、LED射燈性能標準。今后還將視市場及產品發展狀況,隨時制定相關的LED照明產品性能標準。但按規定這類標準為推薦性標準。
竇林平強調,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今年及未來幾年將以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為大綱,加強與相關單位及檢測部門的合作,引導LED照明企業科學、合理、適時地研發和推出LED照明產品,促進LED照明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