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D打印技術已經不是傳說,而是真是的存在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尤其在醫療電子中,3D打印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成功。下面來分享一下3D打印在醫療領域實現的成功案例解析。
我國就用3D打印技術為一名脊柱惡性腫瘤患者打印了一段脊柱,這也是世界上首例使用3D打印脊椎的案例。由此可見,3D打印技術勢必將在醫療電子領域得到非常大的應用。目前這種技術只能打印出骨骼和部分人體組織,但是有媒體預測,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或許能夠打印出一個完整的人體。但是,理性來看,3D打印在醫療界的應用仍然有很多疑問有待解決。3D打印已經可以在醫療界普及了嗎?
美國醫療技術公司Medical Innovation的CEO Michael Patton就為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他總結了醫療設備這個行業的一些基本事實和趨勢。
急需新產品
在美國,有超過6500家的醫療器械企業,其中,80%以上的企業是小公司,員工數不超過50人。這些公司精簡而節儉,他們是有著高風險的資本密集型硬件開發者。
但是他們所做的事情遠遠不是其他軟硬件廠商所能代替的。醫療器械不是追蹤你的車跑了多遠、不是給你推送電視節目信息,他們做的都是改變人類醫療歷史。比如生產能讓傷口更快愈合的液體、大幅降低敗血癥患者感染的智能導管、甚至無痛治療痤瘡的神奇設備……
盡管這些前景令人新潮澎湃,但是任何一個行業都面臨挑戰。醫療設備咨詢機構EmergoGroup就曾發布年度報告,總結了醫療設備行業的三大問題:監管問題、資金來源、產品更新。
其中,產品更新是最大的問題,相比其他行業,醫療界的設備創新速率太慢,切合痛點、真正被需要的設備有太多太多。不過這也跟這個行業的高要求有關,相比智能可穿戴設備,醫療器械的生產要求太高了。所以,話題又要扯回到3D打印了,因為它可以讓設備生產商快速、精準的制造工程機。
3D打印的最大意義:生產原型機
盡管像是3D打印脊椎骨讓人興奮,3D打印生物器官也是一大趨勢,但是在醫療領域里,3D打印目前最重要的角色是生產醫療器械原型機。注意,是原型機,而不是量產機。
醫療器械的生產商,最大的痛點在于希望盡早實驗產品性能和使用壽命,因為醫療對設備的要求非常高。越早的生產出原型機,廠商就能越早的改進原型機,繼而推廣和使用新產品。3D打印讓研發效率大幅提升。這就對應了上文所講的三個問題的最后一個:產品更新。
事實上,有了3D打印,另兩個問題也迎刃而解??焖偕a的原型機,可以方便監管部門的檢測和反饋。而沒有3D打印,這個檢測和反饋周期是緩慢而漫長的。同樣的,投資者也更親睞有更多原型機的企業。試想如果硬件廠商像軟件廠商那樣,可以快速迭代,將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興趣和信心。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3D打印在醫療器械領域方興未艾,接下來,將會有3個方面的改變會直接影響行業走向。
當一間實驗室作出了圖紙,需要拿出來共享時,會發現有太多的格式和標準了,因此,3D打印原型機這個領域看起來像是野蠻生長,毫無標準。
當有了統一的標準后,3D打印行業將會迎來開源?,F在,太多的團隊注重提高自己的3D打印水平,在自我的閉環中發展。實際上,行業需要設備和軟件的開源,在統一的標準下產生更多有用、高效、開放的創新。
原型機打印并不受到重視,所以現在很多醫療器械商都是在一個臟亂、布滿灰塵的地方放置打印設備。其實,現在已經有商業化運營的3D打印實驗室,來幫助這些企業打印出質量更高的原型機。
綜合來看,雖然存在打印器官的可能性,但是短期內還是不太容易實現的。所以3D打印的主戰場還是在以原型機為基礎的器械制造上,但問題是,這個領域缺少有力的標準,如果有了較為明確的標準,那么資金和管理方面的問題自然就能都得到解決。3D打印在短期內也許無法幫助人們取得醫療技術上的突飛猛進。但是它卻為醫療電子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相關閱讀:
關于3D打印,這些你都知道嗎?
傳統門禁存缺陷,3D活體指紋識別來彌補
創新技術:在FPGA上實現3D圖像處理器IP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