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電子信息產業成為中國IT第四極
為吸引更多高層 次電子信息產業人才來四川發展,省人社廳搭建了更完善的高精尖人才平臺:電子科大、中科院計算機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電子信息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 個;在成都高新區、綿陽高新區和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區域性電子信息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在長虹、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二十九所等企業建立了電子信息 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同時,省人社廳還在成都高新區、綿陽高新區分別建立了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
截至2011年底,在電子信息產業人才方面,全省有兩院院士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00余人,省優專家100余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00余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余人。成都,正以“當驚世界殊”的速度,在世界IT版圖上迅速崛起,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IT第四極”。
“成都造”不僅以手機應用、便攜式電腦的形式,走到了世界各地;遠在外太空的“神舟九號”,宇航員與地面進行的“天地通話”技術就是由位于成都的中電10所提供;國騰公司的技術更是廣泛地應用到了北斗衛星上。
IBM、戴爾、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一家家國際行業巨頭相中成都,相繼落戶;索貝、邁普、國騰、顛峰軟件、恒圖科技、尼畢魯……一家家本土龍頭企業,在各自領域內取得的成績,令人咋舌。
電子信息產業,一個對人才、對技術“視之如命”的行業,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巨頭愿意扎根成都,謀求新發展?答案就是:成都的人才儲備、科技實力不容小覷。
海歸回流 全省從業人員46萬
中國內地第一家掌握USB2.0和音頻編解碼核心技術的企業―――和芯微電子,由海歸鄒錚賢于2004年創立。
海歸博士魏波創立的萬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甚至將分公司開到了美國硅谷。
在全球巨頭慕名而來的同時,世界各地的人才將目光對準了成都。在成都,海外人才“回流”現象并非個案,也非偶然。“”、“百人計劃”、“留學回 國人員創業園”……在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下,以海外高精尖人才“回流”為代表的人才“西進”高新聚集的現象,日漸明晰。
歷經60余年的沉淀,一個在集成電路產業、應用軟件產業、信息安全產業、軍工電子與數字視聽產業、網絡與通信產業等方面已經形成發展基礎和區域優勢的產 業,在以成都為中心的區域內形成。此外,網絡通信產業捷報頻傳,電信業的數字化、移動化、個人化以及寬帶移動與無線接入等領域,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計算 機、通信、消費數碼設備相融合(3C)的新領域得到開拓;集成電路、軟件、數字視聽及數字媒體、網絡及通信產品以及軍事電子等五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在天府 大地上挺立。
《四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指出,當前以成都為中心的產業帶已形成集成電路、軟件、數字視聽及數字媒體、網絡 及通信產品以及軍事電子等五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長虹、九洲、三零集團等全國知名的龍頭企業、電子信息類企業達到1000余家,使得四川在IC設計、信息 安全、軍事電子等領域具有全國領先優勢;成都還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大,中電10所、29所、30所,中科院光電所等十余家科研院所,科研力量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