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展現在的定位
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本應是各大企業展現新產品,展示新技術,進而引領潮流的盛會,但今年青博會依舊是當地企業主打,外地企業參與熱情不高,真正引領消費電子的新技術、新產品難覓。
“現在的青博會,三星不見了,松下不見了,Intel不見了……辦了11年的電博會,真是一年不如一年。”有參觀者說。
海爾和海信這兩個品牌年年都參加,是青博會的臺柱子,究其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當地舉辦的展會,當地龍頭企業不能不給面子。
展會上很難看到全球大企業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但是卻會看到在國外大展上難以見到的賣蘋果配件、賣小家電及賣兒童玩具的攤位,距離國際專業大展的水準越來越遠。
每年的青博會都要請美國消費電子協會的總裁兼CEO亮相并做演講,這可能為展會撐起一點國際的面子。但讓美國人竊喜的是,這為他們的全球電子消費展(CES)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傳平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涌向了美國的CES,這與他們有效品牌公關推廣密不可分。
每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全球消費電子展(CES)已有44年的歷史,規模越做越大,年年“爆棚”,許多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都是亮相該展會后走向全球的。展會每次都讓觀眾感受到最新的科技,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與美國等國家的展會公司運營不同,目前,中國的展會主要是由政府或由其背景的相關機構主辦運營,這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展會做大做強、展會經濟大發展的一個瓶頸。青博會也不例外,伴隨著政府機構的調整變動以及有關領導變化,其辦展思路和方法也換來變去,最終離專業水準越來越遠。
今年的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已經落幕,明年的展會如何創新,這已經擺在了主辦者的面前。
展會主辦方公布的數字稱,“參展企業共有465家,攤位1526個,展會規模再創歷史之最。全球500余家知名企業、700余家專業采購巨頭和8萬名觀眾參展參會”。
這些數字聽起來,規模夠大、人氣很旺,給人感覺挺好、挺熱鬧。但是,親臨現場的人卻感到很失望。“青博會留給大家回味的東西太少,基本上沒有出彩之處,平淡得難以令人激動。”有觀眾如此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