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帶來了那些挑戰與機遇
電子商務在國內呈現兩大特點,告訴大家還有機會:
一個是競爭的不充分性,在某些品類和行業尚未出現強勁的B2C廠商。我們可以看到圖書品類相對比較成熟,但是在一些日用百貨類尚未出現強勁的B2C廠商,在垂直的領域仍有一些品類可能為我們提供機會和市場。
另外一個機會是區域發展的不均衡性,現有網購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產生區域性機會。我們的實際案例是江蘇,江蘇零售規模位居全國第二,互聯網普及率42.8%(高于全國平均值34.3%),這是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但是網購規模與網購率并不高,其中網絡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像中糧旗下的我買網目前主要在北京發展網購業務,不妨也選擇在江蘇打造一個區域型的商超類電子商務網站,這就是區域機會。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三大趨勢
下面介紹一下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情況,主要呈現三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傳統企業主動應用電子商務。前面說了,在美國十大網上企業有9家是傳統企業。在中國,去年曲美家具推出萬人砍價"曲億團"網絡團購優惠活動,33天團購銷售額過億,這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在家具市場,排名前10的銷售額都很有限。這使得不少企業開始考慮對線下渠道價值與角色進行再定位。2010年,銀泰百貨的銀泰網正式上線,逐步向網絡零售轉變,讓銀泰的品牌和零售價值再度變現。蘇寧就不說了,蘇寧的門店已經全面推行了"明碼實價",掛牌價和零售價合二為一,這也是電子商務給蘇寧帶來的整體變革。
第二個趨勢,在電商浪潮中,價值創造主體日益多元化,電商服務業推動電商運營的創新。在新的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過程中,模式有很多。今天的品牌廠商、OEM制造廠商,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物流配送,或者第三方物流配送體系,直接送達消費者。與此同時,也可以把網絡通路交給電商平臺進行分銷。
電子商務最終將通過社會生活的改變,重新定義商業價值。我們說每一次商業價值變革都是技術驅動,每一次的變革都帶給了人們新的商業機會。大家應該都知道百麗鞋,一個傳統的企業現在做電子商務做得非常好,比方說你需要50碼得特大號高跟鞋,在別處滿買,但是在百麗,你只要夠16雙鞋,就可以在網上下訂單,電子商務帶來消費者供應鏈最快速的反應,第一時間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柔性化生產。這在過去不可想象。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三大挑戰
剛才講到了電子商務的趨勢,講到了電子商務的機會,但是電子商務好不好做呢?資本市場很青睞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趨勢發展也很好,但是挑戰也很大。
個挑戰是利益格局變革的挑戰。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多少是發展很大的品牌商或制造商,從我們接觸的案例來看,很多品牌商或制造商,包括蘇寧在內,它在發展中面臨很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處理自己原有的傳統渠道和現有電子商務模式之間的平衡,平衡線上和線下的沖突問題。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家具制造型企業,老板跟我講,網上的店三個月關了,為什么關了?賣得貴了沒人買,賣得便宜了,經銷商不干了,天天打電話,所以,如何去平衡這種既有傳統渠道和新渠道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傳統企業必須要面對的最為重要的挑戰之一。
美國網上零售規模達到1552億美元,約占社會零售總額的6%,已經成為推送美國社會零售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美國B2C零售總額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在近年呈持續增長態勢。
一方面,國內市場同樣存在規模化的網購需求。我們預計2015年網購規模將達到16000億元人民幣,要比2010年增長249%。同時,網購率將會提高到17.5%。作為網購重要品類的美容產品也會獲得較快增長;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投身電子商務大潮。百億以上的B2C企業將不斷涌現。2010年京東的業績達到100億元,當當是25億,卓越是20億。蘇寧屬于典型的傳統企業,其進軍電子商務的時間非常有限,2010年,"蘇寧易購"創立當年,即創造了20億元的銷售規模。
在中國,大多數的B2C企業,還是被稱作"平臺型企業"的電子商務企業。而在美國,傳統企業(零售商、目錄直銷商、制造商),如今已是網上零售的主力軍。美國十大網商中,有9家企業是傳統企業,我們所熟知的戴爾、蘋果、沃爾瑪等傳統型企業均名列其中。
2009年,沃爾瑪的總銷售同比增長7.3%,其網上銷售額的增速卻有19.8%。同期,西爾斯百貨的總銷售額出現負增長,其網上銷售業務則正增長3%。雖然目前這些傳統企業的網銷額的絕對值和所占比例還不高,但對于其表現出來的強勁發展潛力,值得我們關注。
那么在今天,電子商務意味著什么?我們說,電子商務的價值就在于為企業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契機。契機有哪些呢?首先是新市場的開拓,電子商務可以幫你實現副區域的覆蓋,深入到實體店鋪暫時覆蓋不到的地方;其次是新模式的嘗試,實現按需研發和供貨;第三是新品類的擴充,電子商務的貨架是虛擬的,具有最大化擴充的優勢,可以幫助你增加或完備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