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全球主要制造業產業鏈未受日本地震的過大影響
- 6月用電高峰將嚴重影響制造業產業鏈
不幸中的萬幸是,在全球產業界因為日本地震造成了速度變慢的情況下,全球的主要制造業產業鏈并未受到過大的影響。但隨著進入6月的用電高峰,挑戰才剛剛開始。
有預測顯示,由于這次地震造成日本福島核電廠的四套機組受損,加上核電安全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未來全日本的暑期供電將會出現巨大缺口。日本政府已經透露了今年夏天的工業用電量會大幅受限的口風,屆時,不排除會有分區限電的措施。而這一做法對于臺灣的電子企業來說,將會是一場無止盡的噩夢。
原本,3-6月,臺灣電子企業準備的庫存已經消化殆盡,而即將面臨的限電陰影則讓全球廠商,猶如盼望甘霖一樣,引頸盼望日本本土的零部件出貨。
這樣看來,對于臺灣高科技業來說,今年最大的任務不再是“搶訂單”,而是“搶材料”。根據某些擁有20年經驗的PC從業者的判斷,未來如果日本進入限電期,影響最大的將是半導體行業。因為半導體的制造設備一般都是24小時運轉,一旦停電,設備中的所有材料會全部報廢。
專業人士同時表示,要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就要讓“所有原材料”都沒有問題。可以想象,智能手機里的500多種零件、PC里超過1000種零件,哪怕其中只有1%的零件還無法正常供應,即使另外99%的供應再充足,一樣白搭。
面對如此的嚴重性,大佬們此時都顧不得身段,紛紛派人或親自打電話,了解零部件材料的生產進度。比如,富士康集團。因為富士康是全世界iPhone、iPad最重要的組裝工廠,原材料斷貨對他們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即使此時一些關鍵材料價格會上揚2-3成,其也會絕不手軟,先到手再說。
其它包括奇美電、友達,廣達、臺達電等面板一線大廠,都是大老板親自督軍,當作是一件戰備大事來對待,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