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潤增幅首次高于銷售收入增幅
- 出口額下降
- 更多關注國內市場
- 第23屆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1244.67億元
- 實現利潤總額90.56億元
- 出口創匯52.48億美元
在過去一年中,作為我國最優秀的電子元件生產企業的代表,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雖然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遭受嚴重損失,但整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第23屆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1244.6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90.56億元,出口創匯52.48億美元,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企業經營上的波動反饋到了第22屆、23屆元件百強的榜單上。在近兩屆的榜單之中,均有20家左右企業的名次出現了10位以上(含10位)的較大波動,去年23家,今年20家。據估計,如果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能保持穩定,在未來一兩年內,元件百強榜單中,名次出現大起大落的企業數量將會減少。

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蟬聯了第23屆中國元件百強企業的冠軍,其2009年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02.87億元,成為元件百強23年歷史上首個年度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102.87億元,相當于1988年首屆元件百強冠軍銷售收入的176倍,即使將第1、第2、第3屆元件百強企業當年度的銷售收入加起來,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從本屆元件百強的整體銷售收入來看,第 23屆元件百強企業2009年度銷售總額為1244.67億元,同比增長2.36%,同比增長率僅比上年(1.61%)略高,元件百強總體銷售收入增幅已連續3年低于10%。與第22屆元件百強的銷售總額相比,本屆元件百強的銷售總額增加了4.22%。近10年來,中國電子元件百強的銷售收入總額增長2.84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2.32%。
[page]
在本屆元件百強當中,有33家企業2009年的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比上屆增加3家;有6家企業超過50億元,與上屆持平。

本屆元件百強中,有44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出現了負增長,比上屆多4家,創歷史新高。其中,26家企業的銷售收入跌幅超過10%,跌幅在30%以上的有5家。我國最優秀的電子元件生產企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電子元件行業帶來的損失有多么慘重。
利潤增幅首次高于銷售收入增幅
與上屆元件百強利潤水平大幅下滑的情況相比,本屆元件百強企業的贏利情況尚能讓人欣慰。本屆元件百強共實現利潤90.56億元,已接近2008年(第21屆)元件百強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74%。這也是元件百強20多年來首次出現利潤總額增幅高于銷售收入增幅的情況。出現這種難得情況的原因在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一方面,迫使元件百強企業采用各種方法,比如裁員減薪等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也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所以,雖然企業的整體銷售收入下降較大,但對利潤的影響程度稍輕,在本屆元件百強中,有24家企業出現了銷售收入減少,利潤反增的情況。
在本屆元件百強中,68家企業2009年利潤總額同比實現增長,增長率超過50%的企業達到了28家,更有16家企業的利潤總額實現了翻番增長。其中有24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反而下降。雖然部分企業利潤的增長是由于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將企業2008年的利潤總額拉低所致,但這些企業在短短一年中,贏利水平能如此快速恢復,企業自身的良好表現應該是更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對于一些更為優秀的企業來說,國際金融危機也許并不完全是壞事。

從銷售收入利潤率來看,第23屆元件百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雖然比上屆略高,但也僅有7.28%,可見,中國電子元件行業要擺脫微利狀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瑞聲聲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法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分列銷售收入利潤率前六位,均超過20%。其中,瑞聲聲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連續兩年在銷售收入利潤率的排名中位居前兩名,在利潤總額的排名中也連續兩年雄踞前三名,成為整個電子元件行業中贏利能力最好的企業。
[page] 2009年內,共有70家本屆元件百強企業獲得專利授權,各類專利總數為692項,而上屆,僅有40家企業獲得375項專利。但是,2009年,本屆元件百強獲得的授權專利絕大部分集中在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上,而發明專利總數僅有78項,遠低于上屆的116項。
在專利指標的排名中,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5項發明專利、92項其他專利的表現勇奪冠軍。而在排名引入專利指標的3年來,一直表現突出的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屈居第二,發明專利和其他專利數量分別為5項和62項。在發明專利一項中,橫店集團東磁有限公司以12項發明專利總數居本屆元件百強之首。
出口額下降 更多關注國內市場
對于中國電子元件行業的外貿出口來說,2009年是一個從谷底緩慢爬升的過程。本屆元件百強中出口創匯總額為52.48億美元,同比下降10.38%,占銷售收入總額的28.81%,與上屆元件百強的出口總額相比,下降了9.83%。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了外需萎縮,而且我國刺激內需的各項政策效果明顯,一些元件百強企業開始更多地關注國內市場,所以本屆元件百強的出口創匯額雖然下滑,但整體銷售收入仍然獲得增長。

本屆元件百強企業中,97家企業有出口業務,其中53家企業的出口下滑,有15家企業的出口下降程度在30%以上。出口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68家,比上屆少1家;出口總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有25家,也比上屆少1家。但是,有16家企業2009年的出口額超過了1億美元,比上屆多1家。

從元件百強企業的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我國電子元件行業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大型企業大多數位于沿海地區。以本屆元件百強為例,位于沿海省市的元件百強企業占到85家,內陸地區的企業僅有15家。這是由我國電子元件外向型的結構決定的。隨著我國促進內需的各項措施逐漸深化,以及沿海地區工資水平的提高,未來必然有越來越多的元件百強企業將工廠設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從本屆元件百強企業所處城市來看(按企業總部所在地統計),深圳以14家企業名列榜首,寧波緊隨其后,企業數為7家,杭州以6家企業位居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