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新興市場比較青睞中國的低端機
- 國產品牌外觀模仿十分嚴重,難逃山寨嫌疑
- 我國手機產業創新能力不足
- 只能靠低價格這種單一方式來競爭
- 估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手機出貨占全球份額可能接近40%
- 真品和山寨產品的價格差達到10倍
由于金融危機,海外新興市場對價格便宜的國產手機越來越認可。有專家預測,如果按目前趨勢發展,估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手機出貨量占全球份額可能接近40%。但近年來,山寨機瘋狂崛起,也最終促成了國產手機企業的警醒:擺脫模仿跟風瓶頸,與山寨機徹底劃清界限已成為共識。
中國手機今年出貨逆市上揚
“國產手機出口到新興市場的出貨量正在不斷增加。”手機芯片廠商 MTK中國相關負責人近日對記者表示,由于金融危機,海外新興市場對價格便宜的國產手機越來越認可。而金融風暴對手機市場的影響主要在歐美地區,相反,印度、拉丁美洲、非洲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手機市場還在增長。
有關專家預測,如果按照目前趨勢發展,估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手機出貨占全球份額可能接近40%。其依據來自于,目前在境外市場實現批量銷售的中國手機廠家,除了中興、華為、金立、天宇和康佳等國產品牌手機廠家外,還有包括山寨機廠家在內的整個中國手機軍團。非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已經認可了國產手機。
記者在北京木樨園走訪時發現,目前國內山寨機銷售十分火爆。 像仿三星伯爵的山寨手機,只賣到650元,而“真伯爵”要6000元左右;正版的蘋果手機要賣到4000多元,而山寨版的蘋果手機只需要800元就可以拿到。一位商戶告訴記者,這種“山寨”蘋果在他們那里一天可以賣十幾部,廠家一天內可以出貨2000多部。有調查顯示,山寨手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30%,而在校園、農村等低收入群體中,山寨機的市場占有率更高,有的地區已經超過了五成。外觀時尚、功能超強、價格低廉,構成了山寨手機攻城略地的組合拳。
國產品牌外觀模仿十分嚴重
從2006年諾基亞起訴深圳天時達和松迅達外觀侵權,到現在國產手機新品頻現“街機”身影,絕大多數國產手機企業一直未能解決外觀模仿跟風的問題。
在外行看來,手機外觀設計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但業界專家表示:“要設計一款全新機型,即使諾基亞這樣的大廠家,最快也要半年的時間。”而國產手機技術和資金上的雙重弱勢更易讓其陷入“東施效顰”的尷尬。
據了解,手機的外形工藝設計也是企業實力與活力的試金石,它要求企業需具備極強的研發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及充足的資金實力。它更與企業的市場業績直接掛鉤,曾憑外形酷炫的V3創下銷售奇跡的摩托羅拉,繼V3的成功后不僅新品推出緩慢,且遲遲未走出V3圈定的外形模式,這也成為摩托羅拉帝國逐漸崩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專家進一步指出,國產手機廠商在發展中缺乏長期和系統性戰略,是導致其選擇模仿的根本原因。隨著目前消費者購機越來越理性,廠商急功近利的做法無疑是在慢性自殺。
創新將讓手機告別“拿來主義”
近年來,山寨機瘋狂崛起,最終促成了國產手機企業的警醒。山寨機在研發、售后等方面的零投入,及驚人的抄襲速度可謂將“拿來主義”用到了極致。
“國產手機要持續穩健的發展,必須從各方面與山寨機徹底劃清界限。”作為國產手機知名品牌,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對記者表示,“金立不僅要在產品的性能、售后服務方面形成國產手機高品質、可信賴的品牌形象,同時也要將外觀設計打造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據悉,日前金立推出國內首款雙面圓弧設計產品——金立I8,在外觀上實現了突破創新。“手機長得好看,我才會對它產生好感。”公司白領李小姐告訴記者。在“眼球經濟”刺激下,手機的外觀、時尚等特性甚至成了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首要因素。
同時3G時代的到來,為國產手機徹底走出模仿陷阱提供了最大機遇。作為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技術,TD也為民族手機企業提供了與國際巨頭全面競爭的機會。這場競爭,不僅比技術性能,也在比外觀設計。從外在到內核,國產手機均無可模仿,必須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