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一直以來CDMA卻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 CDMA在網絡和用戶規模的發展上屢屢受挫,地位相對尷尬
- 中國電信強大的資金投入似乎為CDMA增加了一份底氣
- 中國電信通過兩期擴容工程增強了現有CDMA網絡的覆蓋能力
- 中國電信接手CDMA網絡以來,加強了渠道多樣化建設
- 業務及用戶的的發展程度尚不能支撐運營商走向真正繁榮
- 截至2008年12月,全球CDMA用戶總數已達4.65億
- 中國電信到2009年4月CDMA用戶已經達到了3680萬
截至2008年12月,全球CDMA用戶總數已達4.65億, 107個EV-DORel.0商業網絡遍布全球;其中EV-DO Rev.A網絡達到62個,規模呈現新的發展。然而在中國,一直以來CDMA卻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一個技術領先的制式卻在網絡和用戶規模的發展上屢屢受挫,地位相對尷尬。如果說當年聯通CDMA時代2.75G的CDMA2000-1X是由于發展晚、網絡小、資金少等因素制約其在中國迅速崛起。到了今天3G在中國正式啟用的時期,中國電信主導CDMA的時代,成熟的運營管理體系、相對便捷的3G軟件升級、中國電信強大的資金投入似乎為CDMA增加了一份底氣。作為全球第二大CDMA網絡,中國電信到2009年4月CDMA用戶已經達到了3680萬,其EVDO網絡已經實現了342個城市的廣泛覆蓋,初步扭轉了近年來中國CDMA網絡停滯不前甚至用戶數量下降的局面。在當前中國3G網絡建設的浪潮中,中國電信在品牌建設、渠道建設、基礎網絡等方面擁有傳統的優勢。市場機遇像一副畫卷正在展開,中國電信為CDMA崛起所作的努力也已初見成效。
在企業經營方面,中國電信通過兩期擴容工程增強了現有CDMA網絡的覆蓋能力,基本實現了發達鄉鎮以上網絡的連續覆蓋,同時對網絡進行了深入地調整、優化,推進扁平化網絡建設,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資成本;同時在業務方面全方位提高業務能力,積極推進新業務的開展。“天翼”品牌的推出,是中國電信創立和推進品牌差異化的標志,與之配套的廣告策略和促銷推廣活動,迅速地提高了中國電信的品牌影響力和其在各個細分用戶群中的品牌形象,將個人客戶、家庭客戶、政企客戶融合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CDMA網絡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在技術長期演進上,中國電信與各發達國家運營商保持一致,選擇LTE的演進方向,為今后CDMA網絡的長期演進奠定了技術基礎。
在渠道配合方面,此前CDMA手機基本聚集在運營商的營業廳等自有渠道,社會渠道份額較少。但自從中國電信接手CDMA網絡以來,加強了渠道多樣化建設,擴大社會化渠道比例,全面完善自有營業廳、自建渠道、傳統代理與分銷商、家電連鎖賣場等渠道,通過這些渠道強大的覆蓋能力以及統一的政策補貼,為手機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這些方面都為CDMA用戶數量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使消費者能夠更便捷的享受到CDMA服務。
在終端方面,傳統的CDMA手機大戶酷派、中興、海信、華為等,繼續保持自己在CDMA手機方面的優勢,同時多普達、聯想、天語等也分別有多款新品推出。各主流CDMA手機廠商在技術、研發、市場等全方位推進CDMA手機市場發展。同時,中國電信成立“天翼電信終端公司”,在推廣策略上繼續發揮CDMA網絡數據速率高、環保等優勢,同時配合“天翼”品牌的推廣打造“互聯網手機”的概念,為開展各項“移動互聯網”業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在繁華的背后我們也應該看到,只有業務及用戶的的大發展才能支撐運營商走向真正繁榮,憑借當前迅速鋪設的3G網絡就斷言CDMA必將崛起還為時過早。在良好的發展背景下,中國的CDMA網絡也面臨著眾多挑戰。首先是來自其他兩種3G制式網絡的競爭。TD-SCDMA網絡作為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技術在政策層面、頻譜和號碼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WCDMA網絡作為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3G網絡,擁有良好的運營經驗和豐富的終端資源;與它們相比,CDMA 網絡在這些方面處于下風。其次是中國電信自身的整合問題,經過一段時期的整合,中國電信初步完成了CDMA網絡與原有網絡的整合工作,但在全業務運營中網絡的整合、人事的調整都需要盡快的完善,這樣才能發揮合力,共同應對3G運營市場的挑戰。
總而言之,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培育。中國CDMA產業的發展需要把握住當前良好的機遇,通過產業鏈各方的合作努力,把中國CDMA產業做大做強。終端制造商要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加強技術研發力度,以終端帶動應用,全面增強CDMA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電信運營商要加大投資,完善CDMA的品牌建設,積極開發3G時代的“殺手應用”,同時大力發展用戶,提高用戶忠誠度;最后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出臺各項鼓勵扶持政策,打造良好產業集群效應,加強產業鏈聯動效應;相信通過終端、互聯網、軟件、電信運營商等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中國CDMA產業將會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