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制造商多方緊密合作,將推動手機電視業務的快速發展。
- 手機廠商研發多功能手機的步伐正在加快
- 運營商須采取多種定價策略,重視差異化資費,滿足各類用戶需求
- 運營商和廣電企業的頻繁合作,將為手機電視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合作
手機電視業務的產業鏈主要包括播放軟件開發商、手機生產商、業務內容開發商、移動運營商和手機用戶等環節。
合作,最有力的推動者是運營商。隨著市場的發展,競爭的激烈,運營商需要從更高層次以更有效的方式,與產業鏈上各方建立起新型的主動合作關系,以保持可持續競爭力,如互動關系、雙贏關系、關聯關系等。運營商應重視構筑手機電視業務產業鏈,更多地關注產業鏈上各要素的經濟利益,通過規模大、范圍廣、影響力強的活動來團結產業鏈各方,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互相信任,共同發展。
從運營商采用的技術體制來看,將來通過數字電視廣播方式在手機上觀看電視節目的用戶可能會占多數,而利用移動網絡觀看電視節目的用戶主要是觀看短時間節目,如重大新聞、球賽及娛樂精彩片斷等。
除了運營商以外,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也將積極推動合作。高通公司最近表示,其正在與CNN、ESPN和CourtTV等一些電視節目供應商進行合作,對手機電視業務進行測試。
目前,手機用戶對視頻服務的興趣已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一種服務。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制造商多方緊密合作,無疑將推動手機電視業務的快速發展。
手機廠商加快研發步伐
手機電視業務將成為消費時尚。為順應這一潮流,手機廠商研發多功能手機的步伐正在加快。例如,目前日本NEC在中國香港上市的C313、C616,在英國上市的E2283G,主打功能均是支持手機電視業務。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電子等已開發了多款3G手機并已推向商用市場,其中大部分機型可提供視頻點播(VOD)、可視電話、音樂及視頻播放等高端應用,讓消費者通過手機獲得多彩的數字消費體驗。
中國的手機廠商更要迎頭趕上。目前,南方高科、聯想、海信、夏新、華為、大唐等,都有了自主開發的3G手機。這些手機大多能支持可視通話、高速上網等多媒體業務。但是,真正進入商用的3G手機,還僅限于華為等少數廠商研發出來的款式。
用戶需要差異化資費
手機電視業務目前不能被普遍接受,主要是因為高昂的價格問題。
價格策略的成敗對于手機電視業務來說尤為重要。運營商必須采取多種定價策略,重視差異化資費,滿足各類用戶需求。
目前,基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的手機電視業務,使用資費非常昂貴,制約了手機電視的發展。調查顯示,高達41.8%的用戶表示資費太高,23.2%的用戶表示速度太慢,12.4%的用戶表示圖像清晰度差。如果用手機看1個小時的電視節目,流量費就要200多元,再加上內容提供商的費用,用戶很難接受。
此外,可支持手機電視業務的手機終端的類型還不多、價格都比較高,這就決定了手機電視在目前只能是供少數人享用的奢侈品。沒有終端的普及,手機電視業務普及就無從談起。
運營商應該結合內容特點,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資費策略,逐漸培養潛在用戶的興趣,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而降低收視門檻,滿足低端用戶需求,也是發展手機電視業務不可忽視的問題。
跨行業合作需政策支持
當前,廣電控制了內容源,而移動運營商則牢牢掌握著收費和運營平臺。雖然競爭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是好事,但是電信系和廣電系在手機電視領域的競爭,對消費者、對整個手機電視產業而言,未必是件好事,會阻礙整個產業的發展。
擁有電視內容監管權的廣電部門與把持移動網絡的電信運營商,面對由5億多手機用戶構成的巨大市場,都不可能無動于衷。但是,在權力分割的現行管理體制下,二者的分庭抗禮又注定兩敗俱傷。如果廣電和電信能忽略眼前的利益,運營商提供穩定的網絡,廣電部門提供豐富的節目源,建立合作模式,那么市場必會做大,也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利潤。
此外,在政策監管上,國家廣電總局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中,對移動電視和手機電視業務各環節的許可進行了下述規定:“無論是廣電運營商還是移動通信運營商,只要開展視音頻傳播相關的地面廣播數字移動電視業務、手機電視業務、流媒體業務,都要接受廣電總局的管理,實行許可制度。”
從長遠來看,運營商和廣電企業的頻繁合作,將為手機電視的大發展奠定基礎。電信運營商雙向互動的網絡資源和廣電企業精彩豐富的節目內容,將共同支撐起手機電視業務發展的廣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