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對于引進高世代液晶生產線十分重視
- 夏普有意在中國興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屏,年內將確定中國的合作企業
- 液晶面板市場總體趨勢向供大于求發展
- 中國的彩電市場成為全球電視制造商拓展市場的重心
“如果不發生意外,今年10月,廣東或將誕生兩到三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6月17日,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與2007年前聚龍光電籌建期相比,日韓液晶企業的態度發生了從矜持到主動的轉變,這背后是世界液晶面板的行業格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此間兩年,中國市場上造就了強悍的終端買家,同時也促使多年的大液晶之夢或將于今年10月在廣東變成現實。
夢圓10月
知情人士稱,上述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包括佛山廣新光電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即將投建的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這將是中國首條第8.5代線并已進入環境評估階段;另外兩條或將誕生在廣州或深圳。
據了解,廣東省對于引進高世代液晶生產線十分重視,“我們每次舉行液晶產業論壇,深圳市政府都會派市長級官員參加。”上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廣州已有LGD液晶模組,深圳和惠州也很積極,日韓企業看好這個機會,“最近接觸很頻繁”。
深圳彩電界高層則告訴記者:“2007年,所謂夏普和國內企業合作談崩,只是暫時中止。”其稱,他們沒有放棄與政府以及彩電企業在液晶屏生產線上合作的洽談,而且不僅是和深圳談,和南京、上海也在談。
看起來與2007年前后聚龍光電項目始建時,夏普的做法沒有什么兩樣,實際上,外界環境和這家掌握著核心技術的日本企業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夏普過去的經營模式,通常是將核心產品的生產置于日本國內,一旦確定在大陸設廠生產面板,將是夏普策略上的一大調整。
本月初,夏普社長片山干雄在美國表示:“我們的確有意在中國興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屏,年內將確定中國的合作企業。”但是,他表示由于談判還在進行當中,建廠時機等細節尚未敲定,他也未透露哪些業者是夏普正在洽談的合作伙伴。
液晶業內人士透露,TCL和海信都有意在產業鏈布局上向上延伸,夏普方面與TCL方面交談密切,雙方都比較積極。TCL董秘王紅波表示不便對此發言,但他稱:“如果有合適機會,TCL將不排除向上游發展產業布局的可能性。”
不過,過去與日資公司合作的經驗使現在中國企業顧慮重重。“日本企業通常合作的方式是,要求對技術收取專利費,這樣即使收購在日后的量產中,企業將背負較大壓力,國內企業不得不十分謹慎。”這位消息人士說,在合資產品中交付的專利費用曠日持久,給企業造成了顧慮。
格局已變
經歷了兩年的瘋狂發展之后,液晶面板市場似乎已經走過了供不應求的階段,雖然產品價格和市場供應鏈并不穩定,但是總體趨勢向供大于求發展。
“無論是何種關鍵部件,在未來都要從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的轉變,有眼光的企業會認識到,要接近客戶才能降低成本,提前布局,才能在未來取得優勢。”TCl董秘王紅波說。
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集中彩電終端企業,中國市場的潛力也是最大的。中國每年生產的液晶電視已經占全球產量五分之三以上。另外,在全球經濟不振下,中國的彩電市場依舊表現出色,成為全球電視制造商拓展市場的重心。
液晶企業不得不認識到,這種此前深具技術壁壘的關鍵零部件,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壟斷性供給走向競爭性供給。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韓企業自身的形勢也在改變。兩年前處于液晶面板的緊俏時期,世界上具有液晶技術優勢的企業較少,保留自身的技術壟斷優勢的考慮首當其沖,而現在,中國生產的液晶電視占到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三以上,接近用戶不僅是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此外,不久前傳出的奇美計劃向中國大陸轉移八代線的消息,也是日韓企業加緊在中國設廠步伐的外部動因。
今年春天,奇美與欲購得高世代線技術的京東方洽談,計劃將已經接到終端企業8代線訂單的生產線轉讓給京東方,后雙方又從專訪提議轉向合資,雖然這項合資至今未有具體消息,但是這無疑給日韓企業發出了一個令人緊張的信號。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正值液晶企業都陷入虧損泥潭,中國彩電企業的赴臺聯合采購也給日韓企業增加了壓力。臺灣也在討論開放對大陸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的議案。如果讓臺灣企業搶占了大陸市場的先機,日韓企業的優勢無疑將受到沖擊。
壓力還不僅如此,龍騰光電的7.5代線早已經立項,亟待國家發改委批準。而這家中國本土企業,此間在寬視角等液晶專業技術方面取得近百項專利。
來自外面的壓力使日韓企業加緊了在中國設廠的步伐,自身的技術儲備也到了向外輸出的成熟階段,“國外液晶屏對于保護技術壁壘方面一直都很堅持,如果兩年前向中國出售高世代線,則使其沒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本國也就是八代線水平,現在夏普建到了十代線,即使在中國建設7.5代線,它還是領先中國兩個階段,顧慮變小了。”接近廣東液晶產業人士說。“這已經是液晶面板的接近最高極限了,再往上發展的空間不大,這個時候日韓企業考慮到出售八代線已經比較成熟了。”龍騰光電的一位消息人士說。